馬尾和絲線相互纏繞,,在布面上勾勒出精美的輪廓,,五顏六色的繡線巧妙地填充其中,,飛針走線間便生出浮雕質感的立體彩色紋樣……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非遺項目體驗中心,水族馬尾繡非遺傳承人楊妹制作馬尾繡的這一幕,,近日被臺灣《大陸尋奇》攝制組的鏡頭記錄下來,。
“這次慕名前來拍攝馬尾繡,是希望讓更多臺灣觀眾了解這門技藝,,感受水族文化的獨特魅力,。”臺灣《大陸尋奇》編導賴宣甫說,。
馬尾繡,,是一種使用馬尾的鬢毛作為繡線原材料的刺繡技藝,由于歷史悠久,,被譽為刺繡“活化石”,,于2006年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刺繡間隙,,楊妹介紹,,傳統(tǒng)的馬尾繡以紅綠為主色調,但現代年輕人更喜歡簡約時尚的設計,,所以就在圖案和色彩上進行改進,同時借鑒苗繡的繡法,,將不同顏色的原材料剪成所需圖案,,再用絲線固定在繡布上,用這樣的方法繡出來的作品更具現代美感,。
在三都水族自治縣非遺項目體驗中心,,不僅有傳統(tǒng)的背帶、繡花鞋等民間收藏品,,還有簡約且現代感十足的裝裱繡片和時裝,。在這里,,游客可以體驗馬尾繡的制作技藝,因此成為不少游客的“打卡地”,。
馬尾繡這項傳承千年的古老技藝也受海外顧客喜愛,。2019年,楊妹的公司接到一個在真絲面料上刺繡的法國禮服訂單,,這對于習慣在硬挺土布上刺繡的她來說,,是一個巨大挑戰(zhàn)。經過與繡娘們共同商討和反復試驗,,她們將襯布墊在絲綢下方,,經過反復試驗和摸索,終于在真絲面料上繡出了精美的紋樣,。
此后,,楊妹的公司還承接了一些歐洲高端定制訂單,如馬尾繡衣領,、禮服和皮包等,,由此開啟馬尾繡的“高定”之路。
“我們會將水族文字和馬尾繡圖樣發(fā)給海外設計師,,他們會根據產品的獨特屬性,、目標用戶群體以及當前的流行趨勢,將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,,打造出既傳統(tǒng)又現代的高端服飾系列,。”楊妹介紹說,。
目前,,法國一家公司正在洽談馬尾繡筆記本的定制項目。
三都水族自治縣婦聯主席韋秀勛介紹,,三都的馬尾繡產品種類繁多,,包括馬尾繡+蠟染、馬尾繡+苗繡,、馬尾繡+布依族土布等多種組合,,這些產品不僅深受國內消費者喜愛,還遠銷法國,、迪拜等地,。
在三都水族自治縣,正悄然煥發(fā)新生的馬尾繡,,不僅成為時尚圈的“寵兒”,,更成為當地鄉(xiāng)村振興的重要支柱。目前,,從事馬尾繡,、蠟染等民族文化經營的企業(yè)和個體戶有200多家,,年產值達4000萬元人民幣,帶動3萬余人就業(yè)增收,。